120从易学解构巴修拉的想像诗学:气风意象与伦理想像下的尼采
法国哲学家巴修拉,思想的特色乃在于穿梭于科学与诗学之间,俨然企图嫁接人文与科学的桥樑,或认为文艺诗学本质上乃奠基科学的精神,甚或在文学与科学,这两者的间距与之间,意图缔造出另一种思维的模式,以超越并突破一般人僵化或自我设限的思惟上的困境!
他主要以想像力这个面向,揭开、探索想像力,与意志、伦理、主体与世界等的关係。所以他考虑的想像形上学将存有、伦理、意象三者等同起来。从跨文化的角度而言,他这样的探索,有助于我们反思中国诗学的真正本质,在比较参照与对话中更可让我们了解两者间的文化差距,甚而亦可进一步的为建构自我文化的诗学,提供绝佳的参考範本,或有力的範畴与刺点!
无疑地,巴修拉的论述策略,透过他的元素诗学──水、火、地、风四元素、去剖析不同思想家的想像类型,深具创见与启发性!然而,那样的归类,是否均全然具有其真正的精确性呢?比如,将尼采归于气风意象与伦理想像,如此的归类是否真正捕捉了尼采毕生思想的核心呢?
一场精采的哲学与想像诗学的对话即将展开,从易学角度为大家揭开巴修拉想像诗学的密码,一窥巴修拉想像诗学的神秘堂奥!
:周道协会学术顾问、贞明读书会/觉明读书会 指导老师 张易生